身為己經在台北定居超過30年的晴兒,居住在台北南區也有近20年的時間,但卻一直沒來過在公館的寶藏巖(耶~);但其實走上去之後才發現這個入口其實我之前來過耶(就是沒再往上走),沒想到在裡頭埋藏了這個像是時光停止的小聚落。
文章目錄
交通篇
台北的小九份
結語
交通
寶藏巖位於公館商圈內,從汀州路三段230巷進入,就可以進到寶藏巖;開車的朋友可以直接把車停到入口處的停車場,平日40 元/時,假日為60 元/時,再走個3分鐘就可以開始這個時光的旅程了;如果是坐捷運可以坐到公館站再步行11分鐘可達。
▼看到這個壁畫就是走對了,繼續往前走吧;壁畫頗有童趣,還蠻值得細細品味!
往前走會看到二條路,一條路是往前走,一條路是往下走;其實二條路都可以,不過我們是走右邊經過觀音亭的路,這樣走會稍微輕鬆一點,因為是沿著路緩坡向上,再一鼓作氣的往下。
以晴兒這種沒有體力的人來說,如果要急坡一路爬坡,應該會氣喘噓噓吧!(笑)
▼村口的導覽說明,這邊就是起點了
▼可以看到展演的項目和地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口有一整排的信箱,真的還蠻震撼的。實際去逛了一圈之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要設置這些信箱,因為村內有很多地方是無法騎車進入的,也因為如此所以才在村口設置有信箱吧!!
很難想像這是在現在的台北呀
台北的小九份 老兵們的棲身之所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歷史軸線除了包含市定古蹟的寶藏巖寺,更泛指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此聚落主要由60及70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 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臺灣特殊的聚落樣貌。 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
這是我在網上查到的一段關於寶藏巖的介紹。
有人說寶藏巖像是台北的小九份,如果以地形來看真的很像!!
一樣的街道迂迴、一樣的小巷遍佈;但這裡比起九份、觀光氣氛更不濃厚,在平日造訪的我們,一路上只有看到零星的觀光客;但反而更可以好好的感受到這個部落的歷史感。
因為沒有先作功課,所以我其實不知道寶藏巖其實是之前老兵的違章建築所組成的部落;看著一路上寫著的門牌內的屋主小記,彷彿看到當時這些老兵們居住在此的點滴;看著他們曾經居住的房子,讓我感慨著屋主的不易(每一家大概只有6~10坪的空間,還要分為二房一廳,房間是放了雙人床就放不下衣櫥的大小,非常侷促)
讓我回想起之前在新加坡牛車水原貌館時受到的心靈震撼,但對象換成了台北的老兵們;其實我小時候家裡也有一個姜伯伯,也是榮民的他,不知怎麼的就在我家住著,會煮好吃的水餃、饅頭給我們吃;現在想想他似乎是我爸爸軍旅時的朋友,後來好像也是一個人在高雄的醫院離世。
也因為姜伯伯,讓我感覺和這些在寶藏巖生活過的老兵們距離沒有那麼遠,他們的生活也讓我更為感概。
對於現在的孩子們或許無法想像,之前曾經有著這麼一群人,在不是自己的意願下來了台灣,居住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在不是自己的故鄉裡生活,然後在終於可以回到故郷時,故郷卻早己經不是記憶裡的故郷了。
▼紅色的大門和國旗,是晴兒對於老兵住宅的刻版印象
▼這裡的風景和我們印象中的台北很是不同
▼有村內的地圖可以讓大家按圖索驥
▼村內到處都有指引不用怕迷路
▼三角窗服務區,往右是可以逛村內一圈,往左是可以往下一直走到雜貨店
▼村內也有一些建築是被改為咖啡廳
▼每戶都會有住戶的故事簡要的標註;但看了讓我更加感慨,這麼久的日子怎麼能用短短幾句話說的清楚呢!
村內有很多特意保留、拆到一半的建築,讓人充份感受到歷史的痕跡。
▼半樓廣場
▼透過舊日殘破的窗框,看向現代的車水馬龍
村中也有當時在拆除時特意留下的碎片,看著當時特意留下的水箱等等的拓印,對於屋主們一定是感慨萬千吧!
通往邊境廣場前會經過的一個建築,即使是盛夏時節,還是可以聞的出來有很重的霉味,可以想見如果是冬天溼氣更重時會是什麼狀況。
▼13年前上映的麵引子是在這裡拍的,因為這個海報,我去把它的預告挖出來;感覺是一部我會喜歡的電影,找時間來看一下
/p>
幾十年的歲月過去,人事已非,留下的只有愈發壯大的樹木;接下來就用鏡頭帶大家看一下寶藏巖美麗但又讓人忍不住覺得有點哀傷的景色吧!
也有很多住宅改為藝術家們的駐站點,讓舊宅有了新的生命力!
一個無意間的拍攝想法而到了寶藏巖,但沒有預料到的是除了帶回照片外還同時帶了心靈的震撼!!
雖然和榮民們的接觸並不多,但因為姜伯伯也多少有了些許了解;雖然不知道他和我爸爸間的故事,但想來那應該也是一段跨省份之間的情誼了吧!!
寶藏巖除了景色之外,我覺得更動人的是背後的歷史故事,想找個假日他們有導覽時去聽聽他們的故事呢~
PS.這回都沒有講到藝術家們展示的部份,因為我的心都在榮民的故事上了!下回再去看看藝術家的部份吧!
若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朋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