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雖然到香港只有短短的二天一夜(清早到隔日晚班機回),中間還卡了一個黃致列的FM行程,不過由於立志這回要好好的拍拍香港,所以在很緊的時間內還是安排了一些行程,想用鏡頭紀錄下每回都來去匆匆的香港。
因為時間和行程安排之故,第一天只有大概5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就安排了臨近的大澳漁村走一走。
要到大澳漁村有二種方式,一種是從東涌站直接坐巴士(大概40分鐘左右車程),再不然就是從東涌站先坐昂平纜車到昂平,可以逛一逛昂平市集、參拜大佛再坐車到大澳漁村。
因為據說纜車很值的一坐,所以晴兒也選擇了單程搭乘纜車的的方式前往。
不過時間很趕所以沒有在昂平多所停留,小小拍了一下照片就直接接著搭巴士到大澳去了,以纜車票錢來說其實還蠻浪費的(笑),建議如果想要搭纜車的朋友還是多留一點時間在昂平比較值回票價。
記得一定要上網預購車票
在查詢行程時就一直看到網友有分享要先訂纜車票,否則光是現場買票就要等2小時,所以晴兒這回也就先上了昂平360訂票,而事實証明這真的超級明智。
昂平360網頁https://webstore.np360.com.hk/webstore/landingPage
因為到了現場一看,排隊買票的人龍直接是從購票所在的二樓排到一樓還有剩,真的是光排隊買票就要二小時的時間;然後還得再排搭纜車的時間約30分鐘,光是搭纜車前就得要耗掉快3小時呀。(暈)
▼現場等著排隊買票的人潮
但如果和晴兒一樣先在網上買了票,就可以直接把存在手機裡的電子票給工作人員看,然後他會就直接開啟通往乘車處的閘門,可以直接去排隊等搭纜車。
雖然等到晴兒搭車大概也花了半小時的時間,但比起還要花2小時買票那己經是大大的可以接受。
▼也可以下載APP用手機聽導覽
▼現場有今日天氣狀況的指示牌,晴兒搭乘的當天雖然沒有下雨,但是有點霧霾,能見度不算非常好。
纜車有分一般車廂和水晶車廂二種,後者就是腳踏板是透明可以更加直覺的體現人在高空的心驚感(大誤),但因為晴兒是膽小鬼所以就坐一般車廂,而且也比較便宜呀!!(一般車廂和水晶車廂售票不同,也有回來二程纜車各一種車廂的套票,大家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想要的組合)
另外昂平360也有販售各種包含昂平市集或是大澳漁村導覽的套票感覺也不錯,晴兒這回是因為時間比較緊張所以還是選擇了自己繞繞,不然買套票有導遊解說其實也是不錯的。
5.7公里、25分鐘的海天一色
25分鐘的纜車行中,可以看到南中國海、機場、大嶼山的全景,雖然能見度沒有很好,但是因為天氣也不太熱,所以能享受徐徐的涼風和變幻的風景線,從市區景色到海景再到山景的變化,時不時還可以看到選擇用腳力上下山的遊客,雖然纜車直線只有5.7公里,但看著腳下的彷彿永無止盡的步道仍然覺得我們選擇纜車真是太明智了。(笑)
而沿途也可以拍下少見的香港風景,晴兒自己還蠻喜歡這沿途的風光的,也能理解為什麼大家都說值得一坐。
很有「觀光味」的昂平市集
昂平市集是以大佛為中心所延伸出來的觀光市集,有餐廳、賣場還有一些劇場,總之….就是很觀光客的地方啦!(笑)
▼一下纜車就可以看到大佛,不過依照這個距離看來如果要親到大佛腳底下應該還走上好一段路
▼昂平纜車站可以購買剛才上車時拍攝的紀念照(不過可能因為晴兒只有一個人,所以工作人員壓根就放棄我哈哈哈)
如果是半天的行程的話倒是還蠻合適在這裡用個餐廳之類(事實上當天也有很多旅客在此小憩),不過因為晴兒的時間有點緊張,所以只有大概拍了一下街景就繼續接著坐剛好要出發的巴士前往大澳。
轉搭21號公車15分鐘到大澳
在昂平市集中央就有很明顯的一區巴士集中區,在那裡就可以看到往大澳的巴士。平時車資6.6元/假日是14元,大概一小時一班(假日班次較多),而且搭乘的人還蠻多的,所以大家可能需要預留一點時間先提早去等車,不然錯過就要再等半小時至一小時唷。(回程可直接抽大澳搭11號巴士到東涌站)
▼昂平至大澳巴士總站及車班表
很不香港的香港或是真正的香港
香港給人的印象總是繁華、熱鬧、擁擠及現代化,但對晴兒來說卻一直很想拍攝這樣香港的另一面。以前的九龍城寨現在己經拆除不可見,而大澳漁村剛好彌補了這樣的一個遺憾。
大澳漁村就香港的朋友說,是一個連「香港人有時都快要遺忘的地方」。
就資料上看來,它是香港最早有駐民(蜑家人)的地區之一,主要是漁港和駐軍鄉鎮,也是百年來的漁鹽業重地,棚屋是當地生活的特殊景觀,也可以看作漁民為了生存的智慧與韌性。
水道就是漁民的生存之道,所以沿著水道建了棚屋,傳統棚屋依漁船的概念設計,棚頭是漁民日常作息的地方,棚尾則用來曬鹹魚、海帶等。
因為是漁村,所以一下巴士就可以聞到漁村特有的味道,帶點鹹腥的空氣,就像在台灣印象中的漁港小鎮。
大澳小吃
有點像台灣現在的淡水,走到大澳街上有很多販售各種小吃的攤位,不管是魚蛋、冷飲、雞蛋仔、各種糕餅小點非常的多,不過建議多逛逛看看再決定,晴兒就發現往往愈前面看到的攤位價位就高一點。(笑)
像是魚蛋第一攤只賣2顆12元的SET價,但晴兒只有一個人實在無法消受二顆魚蛋,所以只好放棄,結果走著走著到後頭也有一顆單賣6元的方式,這時就慶幸沒在第一攤就下手呀!!(笑)
至於魚蛋的味道如何?
說實在的,晴兒個人比較喜歡台灣賣的小顆魚蛋,吃起來比較彈牙和Q,大澳的比較鬆….
小叮噹問我時我就以重乳酪和輕乳酪蛋糕的差異來形容,二者各有風味,就端看食客的喜好了。
另外還有各種多士(吐司),糕點小食,雖然吃不下但是聞聞香氣,看著商家忙碌的雙手和排隊的人潮,紀錄下這一刻,也覺得好像參與其中一般。
各種漁貨
既然是漁港就免不了各種漁貨,大澳的名產大概就是各種干貨了吧,從魚干到河豚干、海星干(!?),還有路旁晾曬著漁貨的日常,覺得有種真實的生活感迎面而來,或許這種真實感就是大澳的魅力所在吧。
坐著小船遊大澳
大澳的遊法之一就是坐著小艇繞行一圈大澳棚屋再到海上小繞一圈享受一下海風,全程大約20分鐘的航程要價30港幣(原本在網路上看到是25元,但或許是假日漲價了!?),不過晴兒是覺得都來了就坐坐也不無妨(單程145元的纜車都坐了XDD)
小艇會繞行棚屋,這時就可以捕捉從河道上仰視棚屋、橋上來客的視野,拍下只能在此時拍下的景觀,一邊驚嘆為什麼這些細細的木頭腳可以支撑棚屋,再看看密集恐懼症患者會立即發病的寄生物,然後像是滿足窺探欲一般的觀察棚屋人的日常生活。
▼還有上空阿伯的冰淇淋可以吃XDD
遊客很熱情的和棚屋上的居民say hello,而對方也很大方的和我們招手;對於現在的大澳而言,假日有如候鳥一般來去的觀光客,恐怕也成了當地居民的另一種日常了吧!!
小艇會帶著旅客離開「市區」到海上小遊一番,找尋遇見率大概和中樂透一樣的粉紅海豚XD。
雖然明知道是商家的行銷賣點,我還是換上了長鏡頭以防如果真的人品爆發遇上海豚,而結果自然是……哈哈哈~~什麼都沒看見。
話雖如此,但搭著加速的小艇在浪上跳躍(真的是感覺在跳躍,一度都忍不住尖叫出來了),雖不知道是不是船家想要享受遊客尖叫的惡趣味(笑),但其實這樣的速度和海風,現在回想起來雖仍有心跳加速之感,但老實說真的也挺爽快。
突然~~有種理解為什麼漁家的生活如此漂泊而不安定,但還是無法離開這樣在海上奔馳的快意人生。
漫步遊大澳
遊大澳的方式除了上述坐船近距離的看看棚屋和海景外,另外就是慢慢的、靜靜的一步一步走著看大澳。
離開遊客小販很多的熱鬧街道後,慢慢就可以看到另一種屬於生活感的大澳,從好像只會在香港電影見到的體育會、香港特色的店鋪,再慢慢走到沒有商家只有民居的小巷,一度連行人都消失,有一種獨特的安靜氛圍。
經過落日時分新基橋,走過這條由大澳人自己搭成的橋樑到達另一區生活區,經過己經破落的民居到達了更具生活感的區域,路邊己沒有小販,代替的是路邊晾曬的食物、安靜的小巷。
觸目所及的是每家每戶前的神明及貢品,真的是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供奉著燃香與祭品,有一戶祭品前還伴著狗狗構成奇特的畫面;但對於才剛從海上跳躍回來的晴兒來說,從這樣的畫面中感受到的是當地人們對於生活不安的恐懼,只能全部寄託在信仰上的一種無奈感。
或許也只能寄託於神力,才能讓自己在面對無常的海像時都能無所畏懼吧!!
舉起相機近乎虔誠的拍下這一刻,不是因為信仰相同,而是理解人力渺小的那種無力感。
在大澳停留了大概二個多小時,也走了二個多小時。
說實在的它不是一個傳統的觀光點,也沒有太多的現代樂趣,對於想要找刺激的人來說或許可以說是近乎無趣吧!
但對於晴兒來說,大澳可以感受到的是得以一窺另類香港人生活的地方,甚至透過這些的紀錄像是重回了舊時也曾到過的漁村記憶,走著走著、人煙漸少時,竟有種穿梭回舊時光的恍惚。
在落日之際離開了大澳,這個連香港人都快忘懷的地方。
但這次的香港行,我記得它了,大澳。
拍攝器材:Nikon D5 24~70 F2.8/F1.4
更多分享均在部落格【 曉風中的晴天日記】
或加入晴兒的【 FB專頁 】一起每天分享狗事、時事、大小事